雨滴打在窗棂上,发出细碎的声响。我站在窗前,望着那些缓缓飘落的雨丝,思绪飘向了远方。今年的清明,我打算和奶奶一同前往郊外的祖坟,完成一年一度的祭祀。奶奶是家族历史的活字典,总能在那些青石碑上找到我们家的历史印记。
“奶奶,我们什么时候出发?”我问。
“不急,等雨停了再去。”奶奶一边整理着祭祀用的物品一边回答。她手法娴熟,那动作中似乎蕴含着对祖先的无尽敬意。
“听说我们家的祖先是位读书人?”我好奇地问。
“是的,古人云‘书中自有颜如玉,书中自有黄金屋’,你曾祖父年轻时便痴迷于书本,渴望通过知识改变命运。”奶奶笑着回忆。
我想象着曾祖父挑灯夜读的情景,他那满屋的书香仿佛透过时空传来,沁入我的心脾。雨终于停了,我和奶奶提着篮子,里面放着香烛和纸钱,以及奶奶精心制作的糕点。
“奶奶,为什么我们还要烧纸钱呢?”我问。
“这是传统啊,孩子。就像‘滴水之恩,当涌泉相报’,对于已故的亲人,我们以这种方式表达我们的思念和感恩。”奶奶认真地解释。
我们步行至郊外,穿过一片片绿油油的麦田,来到了祖坟前。奶奶首先点燃了香,双手合十,嘴里念念有词,似乎在向祖先诉说着家族的故事和对他们的思念。我也模仿着奶奶的动作,心中默念着:“希望曾祖父能在天堂里继续他的书本之旅。”
祭祀完毕,我们坐在一旁的石头上休息。奶奶开始讲述家族的历史,每一个故事都鲜活地跳跃在我的眼前。我听得出神,那些关于勇气、智慧和仁爱的故事,都深深地烙印在我的心里。
“你知道‘前人栽树,后人乘凉’的道理吗?”奶奶忽然问我。
我点头,“当然,这是说我们享受着前人给我们留下的福祉。”
“对,我们不仅仅要记住他们,更要学习他们的好品质,把这份精神传承下去。”奶奶的话像春风般温暖。
我望着远处的青山,心中涌动着一股力量。清明不只是悲伤的时节,更是缅怀与学习的时刻。我想,我将来的某一天,也会像奶奶一样,将这些故事和精神传递给下一代。
夕阳西下,我们收拾起篮子,踏上了回家的路。清明的雨,洗净了尘世的浮华,留下的,是对生命最深刻的感悟和对家族最深沉的情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