春回大地,万物复苏。清明节的到来,如同一壶老酒,勾起了我对故乡尧山的无限思念。这次,我带着一颗雀跃的心情,踏上了回乡的路。尧山,那个埋藏着童年回忆的地方,每一块石板,每一片树叶,似乎都刻着我成长的足迹。
“走,咱们去山上看看。”我对着刚会走路的小侄子亮亮说。亮亮的眼睛亮了起来,就像两颗镶嵌在脸上的星星,他伸出小手,紧紧抓住我的手指,奶声奶气地说:“叔叔,我早就想去山上了。”
我们走在蜿蜒的山路上,两旁是郁郁葱葱的树木,鸟鸣声此起彼伏,好似在为我们的到来奏响欢快的乐章。我心中暗想,这不正是古人说的“山重水复疑无路,柳暗花明又一村”吗?山间的风带着泥土的芬芳,轻轻地吹拂着我们的脸庞。
“叔叔,为什么山上的树这么高啊?”亮亮仰着头,好奇地问。我笑了笑,蹲下来对他说:“亮亮,这些树啊,就像我们的人生,需要时间去成长,慢慢积累,才能长成参天大树。”亮亮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,我顺势又说:“就像‘书山有路勤为径,学海无涯苦作舟’,只有不断努力,才能达到自己的目标。”
我们继续前行,不时地,我会停下来,给亮亮讲述一些关于尧山的传说和故事。讲到激动处,我会夸张地用手势来辅助表达,亮亮则听得津津有味,眼睛里闪烁着对未知世界的好奇和向往。
“叔叔,你看,那里有个大石头!”亮亮突然兴奋地指着前方的一个巨大的岩石。我随他手指的方向望去,那块岩石巍峨耸立,像是守护着这片土地的巨人。我告诉亮亮:“那是‘望乡石’,传说中,人们站在这里可以望见远方的家乡。”亮亮听后,挣脱我的手,向那块石头跑去,仿佛要验证这个传说是否真实。
登上了望乡石,我们眺望着远方,山下的村庄一览无余,炊烟袅袅,宁静而和谐。亮亮突然转过身,用他那天真的声音问我:“叔叔,我们的家在哪里啊?”我指向远方的一片房屋,说:“就在那里,亮亮,无论我们走到哪里,家的方向总是不会变的。”亮亮认真地点了点头,似乎明白了些什么。
午后,我们在山间的小溪边休息,清澈的溪水潺潺流淌,鱼儿在水中自由穿梭。我随手捡起一块扁平的石子,轻轻一弹,石子在水面上跳跃了五六下才沉入水底。亮亮看得兴高采烈,也学着我的样子去打水漂。我笑着夸他:“亮亮,你这技术,将来肯定是个打水漂高手!”他听了,笑得更加灿烂,那笑容像春天的花儿一样绽放。
夕阳西下,我们满载着快乐和收获,缓缓走下山去。尧山的清明,不仅仅是对先人的缅怀,更是对生命的感悟和对自然的赞美。在这个特别的日子里,我与亮亮一起,在尧山的怀抱中,找到了属于我们的小小世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