清明时节雨纷纷,路上行人欲断魂。我站在细雨纷飞的街头,心中涌起的不仅是对故人的追思,还有对时光流逝的无尽感慨。清明节,这个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,对我来说,总是充满了特殊的意义。
今年的清明节,我没有选择跟随习俗去扫墓,而是和几位好友一起,去了一座古老的书院,那里有着一片翠绿的竹林,我们决定在那里静静地读诗,以这种方式缅怀先人。书院的门槛并不高,但是走进去,仿佛穿越了时空,每一砖一瓦都透露出古人的智慧与雅致。
在竹林旁,我们找到了一块干净的空地,铺开垫子,坐下来。阿峰,我的挚友,他总是那么的沉稳内敛,他轻声说道:“古人云‘清明时节雨纷纷’,这雨,就是天地对故人的哀思。”我们点头同意,雨水打在竹叶上,发出沙沙的响声,好似天地间的低语。
我翻开了一本线装的唐诗选集,轻声吟诵:“清明时节雨纷纷,路上行人欲断魂。”书页间似乎也沾染了湿润的气息,诗句在空气中回荡。小雅,我们的文学社社长,她的眼中闪烁着对诗句的热爱,她接着吟道:“借问酒家何处有?牧童遥指杏花村。”我们相视一笑,仿佛都能感受到那份对生活的豁达与期待。
就在我们沉浸在诗的意境中时,一位年迈的看门人走了过来,他看着我们,眼中带着一丝慈祥,缓缓开口:“孩子们,你们这样纪念清明,很好。但记得,纪念不仅仅是形式,更应该是心灵的触动。”他的声音虽不响亮,却如同一记警钟,敲击着我们的心灵。
我们沉默了,每个人都在心中默默地反思。我抬起头,望着绵绵的细雨,心中涌动着对生命的敬畏和对逝去亲人的思念。我轻声说:“‘生如春花之灿烂,死如秋叶之静美’,我们缅怀的不仅是生命,更是生命中的每一份美好。”
雨渐渐停了,阳光透过云层,洒在了我们每个人的身上。阿峰站起身,拍了拍身上的尘土,他说:“‘旧岁已展千重锦,新年更进百尺竿’,让我们带着对先人的怀念,继续前行。”我们收拾好东西,一起离开了书院,踏上了归途。
归途中,我们没有多言,但每个人的心中都种下了一颗种子,那是对生命意义的思考,也是对未来生活的期许。清明节,不仅仅是一个纪念逝者的日子,它更是一个让人深思生命、感受时间的时刻。而我们,也将继续在这漫长的岁月中,寻找属于自己的答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