清明节,阳光和煦,春风送暖。这一天,我和爷爷一同前往郊外的祖坟,去祭扫先人,这是我小学生涯中难忘的一次体验。
记得那天,爷爷早早就起床了,他的动作虽然不如往常那般灵便,但每一项准备工作都做得有条不紊。我揉着惺忪的睡眼,看着爷爷从柜子里取出早已准备好的香烛纸钱,他的脸上满是庄重。
“爷爷,我们为什么要这么做呢?”我好奇地问。
爷爷停下手中的活,微笑着对我说:“孩子,‘清明时节雨纷纷’,这是纪念先人、表达哀思的传统节日。我们这样做,是为了不忘本,记住我们的根。”
我似懂非懂地点点头,心里却对这个节日充满了期待。爷爷的话像种子一样,在我心里悄悄发芽。
我们踏上了去祖坟的小路,沿途的风景如画,桃花笑春风,柳絮随风舞。我不禁感叹:“这景色真美啊!”
爷爷望了望四周,缓缓说道:“‘山清水秀’,正是如此。但你看到的不仅仅是风景,更是岁月的沉淀和生命的传承。”
到达祖坟时,爷爷开始认真地清扫坟头的杂草,我则在一旁帮忙。爷爷一边忙碌,一边教我怎样摆放祭品,怎样点燃香烛。他的动作虽然缓慢,却透露出无尽的敬意。
“爷爷,我们为什么要点燃这些香烛呢?”我又一次好奇地问。
爷爷抬起头,目光深邃:“‘明灯指引’,香烛就像一盏盏明灯,照亮先人的路,也照亮我们的心。”
我按照爷爷的指导,小心翼翼地点燃了香烛。火光摇曳中,我仿佛看到了先人们的面容,感受到了他们的故事和智慧。
祭扫完毕后,爷爷带着我坐在一块大石头上,他开始讲述家族的历史,那些我从未听过的古老故事。我听得津津有味,仿佛穿越了时空,与古人对话。
爷爷讲到激动处,不禁吟诵起古诗:“‘青青子衿,悠悠我心’,这是古人对祖先的思念。”
我被爷爷的才华所折服,也试图吟诵几句,虽然不太熟练,但爷爷的脸上露出了赞许的笑容。
那一天,我学会了尊重传统,学会了怀念先人,更重要的是,我学会了如何珍惜眼前人。清明节,不仅是对过去的缅怀,更是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期待。
夕阳西下,我们踏上了归途。爷爷和我,一老一小,两代人的心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。我知道,这个清明节,将会成为我心中永远的记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