清明时节雨纷纷,路上行人欲断魂。这句古诗描绘了清明时节的景象,而今年的清明节,我与几位好友一同踏上了制作清明果的旅程,那是一段难忘的经历。
那天清晨,雨刚刚停歇,空气中还弥漫着泥土的芳香。我们相约在村头的老槐树下,准备一起采摘制作清明果所需的艾草和糯米。艾草叶上挂着晶莹的水珠,如同镶嵌了无数颗小小的珍珠。我轻抚着那些绿叶,心中涌起一股暖流。好友阿杰打趣说:“清明果可是春天的味道,你可要小心别把春天捏碎了。”
我们一边采摘一边闲聊,谈论着过去一年的成长和变化。话题不知怎的转到了即将到来的高考,阿杰突然感慨道:“古人云‘书山有路勤为径,学海无涯苦作舟’,高考就像那条路,我们得不停地努力前行。”我点了点头,心中暗下决心,这次清明节不仅是对逝者的缅怀,也是我们即将面临的挑战的一次预演。
采摘完毕,我们回到阿杰家中,开始了清明果的制作。我们需要将艾草煮沸,捞出后用冷水漂洗去苦味,再将其捣碎成泥。阿杰的母亲在一旁指导:“做清明果就像做人,要一步一个脚印,稳扎稳打。”我们按照步骤,和面、包馅,一个个圆润的清明果渐渐成形。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成就感。
制作过程中,我们互相比较着谁包的清明果更饱满,谁的花纹捏得更精致。阿杰突然提议:“何不给我们的清明果取个名字呢?”大家你一言我一语,最后决定将这个系列命名为“青春的味道”。这不仅仅是因为我们正值青春年少,更因为每一只清明果都蕴含着我们青春的记忆与梦想。
那天,我们制作了上百只清明果,虽然手上的面粉沾染了艾草的绿色,却也染上了我们对未来的无限希望。夕阳西下,我们围坐在老槐树下,品尝着自己劳动的果实,心中充满了满足与幸福。
清明节,不仅仅是对祖先的怀念,更是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憧憬。通过这次制作清明果的经历,我更加深切地体会到,生活中的每一份劳动和付出,都是对生命最美好的诠释。正如诗人所说,“不经历风雨,怎么见彩虹”,我们每个人的生命中,都需要有这样的清明节,来提醒我们珍惜现在,憧憬未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