清明时节雨纷纷,路上行人欲断魂。这句诗描绘了清明节的氛围,也暗合了我心中那份追忆。今年的清明,我与几位高中好友相约回乡扫墓,以寄托我们对逝去亲人的哀思。
那天清晨,我们踏上了归途,一路的交谈充满了对童年的追忆和对未来的憧憬。我不禁感慨:“岁月不居,时节如流,转眼间我们都已经长大了。”身旁的好友小志笑了笑,回应道:“是啊,但无论我们走到哪里,清明节总是让人想起家的味道。”
我们到达祖坟的时候,已是午后。阳光透过稀疏的云层,洒在青翠的松柏上,如同给大地披上了一层金色的薄纱。我们开始忙碌起来,清理杂草,摆放鲜花,点上香烛。每一步动作都充满了敬意与庄重。
“记得小时候,我们总是害怕这些仪式。”我轻声说道,心中却明白,害怕的不是仪式本身,而是对死亡的未知和恐惧。
“那时候的我们,真是无忧无虑。”小志感慨着,手中的动作却没有停下,“现在想想,那些害怕,其实也是一种幸福。”
我们相视一笑,继续忙碌。小华则在一旁轻声吟诵着古诗:“无边落木萧萧下,不尽长江滚滚来。”他的声音在山间回荡,仿佛把我们带入了一个更加深远的世界。
随着仪式的完成,我们围坐在一起,分享着各自的故事和未来的规划。每个人的话语中都透露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梦想的追求。我静静地听着,心中涌动着一种说不出的感动。
“生活就像一场旅行,我们都在路上。”我突然开口,打破了沉默。
“是啊,清明不仅是纪念先人,也是反思自己。”小志补充道,“古人云:‘逝者如斯夫,不舍昼夜。’我们应当珍惜时间,不留遗憾。”
我们的对话渐渐转向对生命的思考,对未来的规划。每个人的眼中都闪烁着对生活的渴望和对梦想的坚定。清明节的寒食烟,仿佛也温暖了几分。
天色渐晚,我们收拾好东西,踏上归程。山间的风带着清新的气息,吹散了一天的疲惫。我们互相道别,约定下次再聚。
清明挂青,不仅是为了缅怀逝者,更是为了激励生者。在这个特殊的日子,我们以行动表达了对先人的敬意,更通过对话加深了彼此间的情谊。生命的意义,或许就是在这样的日子里,一点点地被我们自己诠释出来。